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行书大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行书大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练字不比练武,练武需要从小开始,要有童子功。练字则对年龄并无特别要求,相反,年龄大阅历深,还可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一般而言,练字还是应该从楷书开始。楷书笔法丰富,规律性强,学起来有迹可循,方便入门。
但若跳过楷书直接学行书,行不行呢?我觉得,可能也是可以的,不过学起来更难一点,毕竟是没有学会站就直接学跑了。
我倒是建议你,可以以行书为主进行练习,同时拿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时间学一学楷书,这样可更好地理解笔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成年人想练好字,而不是书法,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可以直接练行书,在工作和学习中体现出来。
成年人练字有两大优势,首先,成年人理解能力强,上手较快,效果明显。其次,自律性强,由于是自己主观需要,不需要督促,内在驱动力会使练字更能持久。
推荐一位书法家一席殊,早期看过他的字,很适合成年人学习,买一本字帖基本上就解决问题。
选择席殊字体,原因有二,一是字形好看,很容易学,并能迅速在实际中应用,达到练与用的结合。二是有专业训练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练字效果。
@墨中缘 想说的是,不管选择谁的字体,只要静下心练一练,总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自己还是不错的。勤学苦练方能笔下生辉,与所有爱好书法朋友共勉!
无论多少岁开始练字,都建议从正书开始练习,毕竟现代人用毛笔写字太少,跟古人的书写习惯不一样。通过正书的练习,把毛笔字的基础打好,练习起行书来也能得心应手。
的确,平时也有些想练字的朋友说喜欢行书,问我能不能直接练。我认为喜欢是一回事,能不能练好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从行书练起,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怎么写都写不好,最终会失去兴趣。可是也不排除你有天赋的可能,一练行书就能练好。
你也可以先尝试一段时间临习行书。不过我不主张初学者临习王羲之的《圣教序》,难度太大,字体变化多,没有一定功力写不好。建议你学清代状元梁诗正的书法,法度结构较为严谨,作品也多,便于系统学习!
收到这个问题,认真想了想。
第一个问题,四十多岁练什么字体?我觉得练什么字体都可以,喜欢什么字体就练什么字体,甚至练多种字体。不过在我五十岁打算学写字的时候,有位老前辈,一位算得上书法家的老先生建议我,如果想学出来,最好是学习篆隶。他所说的学出来,是指能在当今书坛有一席之地。
第二个问题,直接练行书可以吗?可以,中年人,只要不是文盲,以正确的方法,直接练习任何书体都是可以的。重点是方***确。
第三个问题,有哪些好的字帖?名帖很多,且有所排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天下第二祭侄文稿……找本中国书法史读读就会有介绍。但重要的是,所谓好,不是别人说好就是好,您可以多看一些历史上优秀的行书字帖,都尝试着练练,看看哪一位书家的字,更适合您学,更投您的脾气。然后再选定一家,苦练下去。
以上,是对您问题的回答,仅个人浅见,希望能帮到您。
传说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颜真卿用的是鸡距笔,毛笔与字体有关系吗?如何根据字体选笔?
先说鸡距笔,笔锋较短,笔毫劲健能行草、楷书、小楷,一笔通用;蓄墨量大,一次墨,书写字数多;写字摩擦力足,涩行墨色佳。王羲之应该也用鸡矩笔他在《笔经》中称写到——“以麻纸裹柱根”。也就是说这种笔用缠纸法而成。白居易说"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可见晋唐的毛笔其实大致一样的
到了宋代笔又发生了变化,无心散卓笔异军突起,笔“无心”,不用柱毫,而是用一种或两种兽毫参差散立扎成,笔毫软硬适中,笔锋较长,具备尖、齐、圆、健四德。黄庭坚就喜欢用这种笔锋长的散卓笔,而黄庭坚的字则有很多大块头的作品。(这里需要说明宋代书家中苏轼喜欢用鸡矩笔,传世书法作品都比较小)。
总之,“书之佳不佳,笔居其半。”选笔也很重要,欲抄经书小楷,小行草书,追求晋唐书风,最好用鸡距笔,连绵大草,宋人书意,用无心散卓笔吧!
谢谢邀请。
诚如题中所言,毛笔与字体有很大关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字也是这样,没有合适而顺手的毛笔,再好的书法家写出来的作品也会逊色不少。
至于传说中“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颜真卿用的是鸡距笔”,现在无从考证,但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他们毕竟是当时最有名气、最有实力的书法***,而且两个人都有官方的身份,爱好写字的当朝大官,弄几枝上好的毛笔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所谓的鼠须笔,大概还是用黄鼠狼的须做成的毛笔,因为当时的时代黄鼠狼还多一些,比较容易弄到这种制笔材料,而善于写小楷的王羲之用这种狼毫笔来写字是最好不过的了。
而鸡距笔就是一种兼毫笔,也就是狼毫外包裹鸡毛而已,无论在[_a***_],还是在现代,这都不是太名贵的毛笔。但这种笔也是适合写小楷字的,颜公却是写中楷或行草书著称,不知这种笔是否合适。
下面,简要谈谈毛笔与书体的关系:
现代书法比较常用的毛笔有三种类型:一是狼毫;二是羊毫;三是兼毫。
1、狼毫。是用黄鼠狼的须毛做成的笔,一般比较硬,比较适合小楷一类工整字体使用。但因为价格很贵,不大适合初学者或一般的工薪阶层书法爱好者选用;
2、羊毫。是用羊身上的须毛制作的笔,比较便宜,很适合写行草书的朋友选用。缺点是笔毫太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控,所以也不太适合初学者选用;
3、兼毫。是用狼毫和羊毫混合而制的笔,价格适中,软硬兼顾,很适合初学书法的朋友或业余爱好者选用。
【方圆居文化】链接:
近期刚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零基础学书法怎样才能显得有文化?准备工作这样做既经济又实用》,里边有善于文房四宝的选择问题,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惠览!
谢悟空问答邀请:
王羲之用的鼠须笔,属于硬毫之类笔,其特牲是锐利坚挺,富于弹性,吸水性较差,落纸锋芑较百显露。颜真卿的鸡距笔是用鸡毛精制而成,县有柔而不软,刚而含蓄的特点。
毛笔与字体有直接的关系。按书写字体大小分为小楷,中楷,大楷。再大的还有斗笔,提笔,联笔,屏笔。最大叫揸笔。按锋颖的长短还分为长锋,中锋,短锋。书法创作时应根据字体的大小选用大小不同的毛笔才能创作出好的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行书大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行书大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