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硬笔楷书繁体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硬笔楷书繁体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一定要繁体字吗?
書法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古代書法***和書法爱好者都是规范繁体字用来完成字的艺术效果的,现代一些書法爱好人还是以繁体字的笔画进行操作的。但随着繁体的演变,许多汉字笔画简化了。所以書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局来修饰汉字書法的规范,只要字写得好,让人觉得美就行了。象苏轼,黄庭坚古代知名的書法家的作品,是后世人敬仰的和临贴的象征揩模,但他们的書法与现代人的書法相比就显得局限些,总之,書法就象万物的外观形象,能让人欣赏和赞美就是一种最好艺术的体现。
繁体字不只架构漂亮,比起简体字意义表达更深,比如繁体 愛 ,简体字 爱。既然爱必是心所爱,繁体 愛 内有心。再比如繁体 親 ,简体字 亲,何为亲,相见亲近为亲,繁体字親 ,亲相见。类似之字不剩枚举,中华书法从甲骨文到金文演变为各种书体,繁体已是千年演变之大成,简体出现只是当年为了减少文盲,提升全民识字率才不得已演化来的,书法的法不只是技法,更是遵循古之礼法,繁体殊为神圣。
书法不一定非要用繁体字,但最好用繁体创作书法作品,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定”和“必须”,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用繁体看起来就讲究,否则就感觉不讲究。
中国的汉字实际上在经历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现在所说的繁体字应该是第一次简化字之前的字体
我国的汉字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如果算上那些象形符号可能更早。为了书写和使用的方便,汉字从产生以后一直在经历着不断简化的过程。由象形文字到大篆是一种由图形到符号的简化,从大篆到小篆是象形符号到完全文字化的简化,而小篆到隶书则是笔画的简化,从隶书到楷书和草书是一种书写方式的简化。
如果从书法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汉字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很大的简化过程,很多汉字在唐碑里有现代正在使用的简化字,比如颜体楷书里就有“仙”、“卫”字等,至于有些书家将草书楷写,那样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这个“为”字,很多楷书都不写繁体。到了明清时期汉字简写的情况更多,只是没有得到官方的统一认定而已。
汉字简化真正被***作为一种文化***来推动,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版本。现在的简化字主要是立足当时中国文盲人口多、解决全民识字的问题而做的,汉字简化的原则主要以草书楷化为主,比如刚才说到的“为”,还有“实”“贝”“买”等等。也有的是纯粹处于简化的目的,使用了一些代表符号,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比如“刚”字等里边用的这个叉叉,很多字使用。但也有一些字简化的莫名其妙,还不如不简化,比如“爱”字等,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简化得不算成功了。
其实汉字在七十年代还经过一个短暂的简化过程,是在现有简化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简化,我的印象是使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自生自灭,不再实行了,可能是对汉字破坏得太厉害,受到专家的***而停止了。
书法创作尽量用繁体来写,而且写什么书体就要尽量用什么时代的繁体字
书法作品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门类,最好用繁体来书写显得比较讲究。我感觉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用什么书体创作作品就尽量用其对应的时代的字的写法。尽管现在沿用的简化字以前的字都是繁体,但每一个时代的繁体也不一样,有些字的写法在一定时代之后就再不存在,但在早一些的时代却是通行的写法。比如用汉隶写“教”字,上边的“土”加一撇的写法是以后的,在魏晋以前是用“爻”字代替的;再比如“庙”字的隶书繁体写法,是“广”字头下边加一个“朝”,而那个“月”却往往写成三个横,实际是个“舟”字,很多这样的情况,不一而足。所以,在写隶书时尽量用这种古体字来写。
2、尽量用古人沿用下来的书写方向写字,也就是从上向下、从右向左。现代很多书家创作书法作品***用从左向右、甚至完全按现代书写方式横向排列,这当然未尝不可,但看起来却不讲究,不伦不类的。
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书法都用繁体字,做为传承可以提倡,但并不是说有人用简化字就脱离了书法范畴,写的美、好看、有风骨跟用笔有关系跟笔画多少没什么关系,而且有些草书写法笔画更少。下面看看胡问遂先生的简化字字帖,哪个字不可以做法帖呢?
书法不是一定要用繁体字,但习书者须得有一个长期临帖、读帖的过程,碑帖都是繁体字,久之,习惯成自然。且繁体字与书法的结合,才最能代表中国书法的意境,诠释中国文化的完整意义。
中国汉字从甲骨文走到现在,承载了先人们观察世界,体察万物的智慧,每一笔每一划都记载着曾经的故事,流淌着文明演变的韵律。当代简化字是在草书基础上精简笔画,化繁为简而成,主要是为了汉字和文化的快速普及服务的。在日常交流中,为了方面阅读,一般***用简化字。但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书法作品以繁体字为佳。
中国书法讲意境,重内涵,繁体字笔画繁多,在章法布局和各字的结构处理上,具有简化字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在书写过程中,繁体字可视行间距的大小空间,自由调减笔画,配合结构布局。但若是简化字,因不具备笔画繁复的条件,只能以简化字的一种结构形式,没法扩展或压缩字间布局,相对约束了整幅作品的自由发挥。
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书法实践的体会,说了也不一定立马就能理解,需要在临帖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中的奥秘。
简化后的汉字,其目的只是用来便于认字和初学者书写,因此简化掉了汉字原有的文化含义和意蕴特征。用简化字书写的书法作品,视觉效果肯定没有繁体字美观、耐看、有审美价值。
当我们审视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除了整体布局和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字外功”,就是作品内容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汉字正是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承载着。
我们通过品赏书画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溯文明进程的过程,是一个将汉字的形式美与作品内容结合考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溯其风格来源,艺术取向和个人文化背景,这一切都离不开汉字的本身形式美、构图美和线条美。 简化字的笔画构成缺失了汉字本身应有的形式美,读不出汉字原本携带的文化信息,因此审美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一幅具有完整审美价值的的书法作品,离不开汉字本身具有的文化信息。简化字的简单化符号,不能替代繁体字所具有的传递文化信息的功能,因此,还是主张书画作品以繁体字为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硬笔楷书繁体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硬笔楷书繁体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